字母圈里有不少关于 “假” 主导者的提醒,还教大家怎么认出他们。这些人要么没经验,要么有身体或情感虐待行为,要么无视对方的底线和安全词,还会用恐吓手段逼对方服从,诸如此类。但把这些人叫做 “假” 主导者,合适吗?还是说,他们只是很差劲但真实存在的主导者?这两者有区别吗?
“没有真正的主导者会这样” 的谬误
表面上看,把虐待sub的主导者称为 “假” 的,好像挺有道理。毕竟他们违反了字母圈的基本原则,还让整个圈子名声受损。但给这些人贴 “假” 标签,既模糊又站不住脚。这不仅回避了具体的问题行为,还让圈子得以逃避对这些主导者行为的责任,把他们说成是不按规矩来的外人。
这种谬误指的是,当有人为某个术语或群体的观点辩护时,会通过说 “那个人或事物不是 X 的真正例子”,来排除不符合自己论点的反例。经典例子是这样的:
甲说:“没有湖南人会往豆腐脑里放糖。”
乙说:“可我朋友,他就往豆腐脑里放糖啊。”
甲说:“但真正的湖南人不会往豆腐脑里放糖。”
甲为了让自己的论点成立,修改了 “湖南人” 的定义,而不是去回应乙的观点。
同样的道理,说 “真正的主导者不会无视安全词、不会虐待臣服者” 等等,只是缩小了 “主导者” 的定义,却没解决有些主导者经验不足或行为恶劣的问题。
换个角度,用宗教方面的事来说。有好几百名天主教神父被指控猥亵和虐待儿童。这种行为显然不符合基督教教义,但能说这些人不是神父吗?不能。只能说他们是糟糕的、施虐的神父,教会应该对此采取措施。
同样,字母圈圈子也该承认,有些主导者确实很糟糕,并且采取相应行动 —— 教育主导者和臣服者,把那些公然虐待或拒绝改正的主导者赶出去。(当然,有些主导者确实犯过错 —— 比如刚开始玩的时候,因为喝醉了误解了对方的底线 —— 但后来改了,成了更合格的玩家。)
另一方面,把某些主导者称为 “真的” 或 “真正的”,可能会给他们蒙上一层看似靠谱的外衣,这其实很容易误导人。一个人就算是有名气、有经验的主导者,也可能会虐待sub。事实上,这些人往往最难被赶出圈子,因为他们根基太深了。
与其给主导者贴 “假的”“真的”“真正的” 标签,不如说得更具体些。如果一个主导者认真负责、技术好、有同理心,那就这么描述;如果一个主导者爱施虐、粗心大意、冷漠无情,也如实说出来。这些描述可比 “真的”“假的” 有用多了。
真正的 “假” 主导者
有一类 “假” 主导者,是真的 “假”—— 那就是骗子。有些人假装成主导者,目的是骗没经验的臣服者上床。还有些骗子在网上冒充主导者,想从毫无防备的臣服者那里骗钱或套取身份信息。
他们的手段有几种。可能会要求先给钱,或者想办法套取个人信息,比如地址、信用卡号。他们还可能索要露骨的照片或视频,用来威胁勒索。这些人不是真正的主导者(不管是职业的还是其他的),只是另一种网络骗子,唯一的目标就是用不道德甚至违法的方式骗钱。把这些所谓的主导者叫做 “假” 的,完全没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