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字母圈的语境下,“Dom”不是一个身份,而是一种实践。 但实践中的人,却千差万别。

有人以“支配”为名,行控制之实; 有人以“臣服”为愿,却陷入情感剥削; 而真正的权力交换,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征服, 而是建立在知情、自愿、信任与责任之上的共舞。
当我们谈论“Dom”,我们究竟在谈论谁? 以下四种类型,或许能提供一种观察的框架。
一、伪Dom:权力的模仿者
他们并未真正理解BDSM的文化内核, 只是从影视、小说或网络片段中, 复制了“命令”“惩罚”“掌控”等表面行为。
对他们而言,成为Dom, 更像是一种快速获取性、关注或支配快感的捷径。 他们轻视事前协商,认为“谈界限破坏氛围”; 他们不了解安全词的意义,甚至视其为“对权威的挑战”; 事后温存(Aftercare)几乎不存在, 关系结束后常表现为冷漠或消失。
这类人的问题不在于“技术不足”, 而在于对他人主体性的彻底忽视。 他们的行为,本质上是以BDSM为外衣的单向索取。
二、自私Dom:规则内的利己者
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巧, 知道什么是协商、安全词、Aftercare, 但他们使用这些工具,不是为了保障对方的安全, 而是为了更“合规”地实现自我满足。
他们会进行协商,但不断试探底线; 他们允许安全词存在,但当你使用时,会流露出失望或冷暴力; 他们执行Aftercare,但更像一种维持关系的手段, 目的是让你“下次还能继续参与”,而非真正关怀你的状态。
这类Dom的危险在于其隐蔽性。 他们披着“知情同意”的外衣, 却在情感层面实施系统性的操纵(gaslighting)。 当你感到“被掏空”“自我怀疑”“越来越不像自己”, 那很可能不是你“不够好”,而是关系本身已失衡。
三、健康Dom:责任的承担者
他们是BDSM伦理的践行者。 理解权力交换的本质,不是“我有权支配你”, 而是“你愿意将部分自主权托付于我,我必须对这份信任负责”。
他们视事前协商为不可或缺的仪式, 认真倾听对方的软硬界限、恐惧与渴望; 他们敬畏安全词—— “你敢说出口,是对我最大的信任”; 他们重视Aftercare, 因为知道从心理高点“跌落”(Drop)时, Sub需要被接住,而非被遗忘。
他们的满足感是双重的: 既来自掌控的秩序感, 也来自看到对方在引导下获得释放、成长与愉悦。
这类Dom的存在, 是BDSM社群得以健康延续的基石。
四、病态Dom:以“爱”为名的施虐者
这是最危险的一类。 他们并非在实践BDSM,而是在利用BDSM合理化自己的病态行为。
他们可能患有未治疗的人格障碍(如自恋型、反社会型), 或深陷于未处理的创伤之中。 他们的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与升级性(escalation): 从温和开始,逐步突破界限,无视安全词, 甚至将Sub的抗拒视为“挑战”,从而施加更严厉的“惩罚”。
他们常伴有物质滥用, 并试图切断Sub与朋友、家人或社群的联系, 以实现完全的控制。
这类行为已超出“关系问题”的范畴, 而是明确的心理虐待甚至刑事犯罪。 当“权力交换”成为隔离、操控与伤害的工具, 它就彻底背离了BDSM的初衷。
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:责任伦理
要识别一个Dom的本质, 不必看他如何发号施令, 而应看他如何理解“责任”。
他是否将协商视为必要程序?
他是否真正尊重安全词的存在?
他是否关心你在事后的心理状态?
真正的支配,始于权力,终于责任。 一个健康的Dom,终其一生都在与自身的控制欲、自恋倾向和惰性搏斗。 他不是“天生强大”,而是选择用自律与共情,去承载他人交付的信任。
写给所有参与者:
BDSM不是逃避现实的幻想游戏, 也不是弥补童年创伤的替代方案。 它是一面镜子,照见我们最深层的欲望、恐惧与人格结构。
无论你是Dom还是Sub, 请记住: 你交付或承接的,从来不是权力本身, 而是另一个人,在脆弱时刻,愿意为你敞开的自我。
这份信任,值得被极度珍视。

瘾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