瘾欢字母圈
成立8年,专业 安全 放心。

你身边有多少隐藏的字母圈玩家?

前天,格格微信里收到一条单向留言,为什么说是单向呢,因为对方发了一段文字后,就把我删除了。

你身边有多少隐藏的字母圈玩家?

“格格,我是隐藏在你身边的透明粉丝,我没有投过稿,也没有和你说过一句话。

你不用回复我,就像我从未打扰过圈子一样。

因为我明白 ,圈子和生活,是两条不能相通的路,我选择圈子就要背弃妻子的信任,我选择生活,一多半算是放弃了自己。

就在我不断安慰自己遗憾才是生活的常态时,我发现字母圈好像,就在我身边。

前天和妻子增进关系的时候,她竟无意识地叫了我声“主人”,还会小声呢喃自己是我的小狗。

寻寻觅觅前方路,低头才知早已入。

圈子早不是只属于小部分人的特殊爱好了,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和提高,我们从“病人”也进化到了玩家这一阶层。

前几天和会员聊天的时候,他发了一连串捂脸的表情,说自己好像被大数据控制了,这几年认识的朋友里,十个人不说五个也有三个,对字母圈一边好奇,一边向往。

我说兄弟,怕不是大数据控制了你,有没有可能是圈子早已经脱离小众,开始逐渐生活化被人们认可了呢。

圈子从当年的“暴力犯罪”演变到现阶段的“假想情景”,它遭受过很多难听的辱骂,也被一些极端事件扣上一顶顶原不属于它的帽子。

tt那天快下班给我打电话,在电话里激动地说,在单位遇见了一个玩圈子的人,至于她怎么发现的,我没细问,就记得一句:

“从以前的惊悚,我去,你竟然玩这个!”到现在的惊讶“原来你也玩圈子”,她等了四年。

其实真说要研究圈子,是没有局限和范围的,因为它本身就不被常理和观点所约束,只要你想,只有你想。

玩圈子的人大致可以分两类:

1)依赖圈子释放焦虑和坏情绪

这类人群数量不多,他们大多有自己固定的倾向,圈子是宣泄情绪的一个出口。

心理层面的满足大于这项活动本身带来的触感。

也是因为这类人群实实在在感受过圈子带来的正向引导,所以依赖性和粘性较强,不会轻易退圈或者戒掉这种习惯。

你要是遇见了这类玩家,一定要慎之又慎和他们相处,圈子不仅是他们的爱好更像是一种信仰。

奥特曼存在每个心存希望的幻想里。

2)生活是全部,圈子只是点缀

这几年新进圈的玩家大多属于第二种,他们跳出了心理属性,从行为特征的角度讲属于情趣范畴。

这类玩家体验得较轻,对圈子的黏性较弱,要是遇见了这类玩家,情侣模式+圈子点缀足够爱和陪伴。

据不完全统计,在适龄成年人(20-50岁)日常亲密行为中70%以上都存在如轻咬、角色扮演等行为,这些都可以划入这类玩家范畴

看到这,你还觉得圈子是小众群体的喜好吗?

下面摘取一些《虐恋亚文化》中的历史研究统计数字:

1、12%的女性对圈子有生理反应

2、4.6%的女性通过接受疼痛会产生快乐

3、7.9%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会有鞭打的行为

4、55%的女性被轻咬的时候会更有感觉

……

有的人直面自己的爱好,而有的人躲躲藏藏认为这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。不论你怎么选择,都是当下环境里最适合自己的路。

我创建社群的那年,想到认识挺久的一个女生,我想她的外向和跳脱应该很适合做客服,正好她毕业一年多也没找工作,就和她说了这件事。

我想到了很多种拒绝我的理由,不会玩,不感兴趣,不好意思。甚至我都想到她可能会说不知道以后怎么面对我。

过了几个小时,她竟然回复我:我能有特权拉两个人进群吗?

谁能想到平时丝毫没有透露的朋友,竟然玩了很多年了。我诧异圈子就在我身边,她也惊喜原来自己不是一个人。

后台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:

我竟然有七名好友共同关注了你!

对啊,其实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,只是碍于生活中的不便,我们身穿盔甲,全副武装地在这条路上努力找到一抹光亮。

若是你中途卸下了盔甲,我不是下意识的惊喜而是会牢牢握住自己的,只因为我们只是玩家,走好自己的路已经很难了,做不了能照亮同行人的那盏路灯。

大人物也好,小角色也罢。我们带着自己的目标一次次擦肩而过。

夜色是暗了点,路灯是待完善。但你伸手轻触下四周,早已不是冰冷的空气,而是密密麻麻的灵魂。

你,从来不是一个人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瘾欢 » 你身边有多少隐藏的字母圈玩家?
分享到
点击 ➡️ 加入瘾欢 ⬅️
联系客服打开新世界的大门
  

评论 抢沙发

瘾欢字母圈亚文化交友知识科普 更专业 更放心

字母圈交友历史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