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及圈子伪装,我们可以观察到它存在多种类型和方式,各自具有不同的原因和利弊。
然而,我们也无法单纯地将其归为好与坏之类的评价,仅能说有些事情不能公之于众。这可能是因为无法承担责任,或者害怕一旦真正开始,很快就会结束,这使得伪装成必要之举。
相比之下,作为伪装者,心理的承受能力必然更加强大。他们需要在另一个身份上进行伪装。无论是使用虚假身份还是真实身份,那只是一个标识,真正反映一个人真实情况的是他们的言行举止。然而,由于伪装者通常对此有所准备,如果他们真实面目摆在明面上,被更多人看到,其实这也是他们的策略,并非失误。
种类
在伪装方面,可以分为两种情况。一种情况是伪装的身份是伪装者内心所期望的,而另一种情况是伪装的身份是一种新的尝试或被迫选择。新的身份指的是伪装起来的身份,如果这个新的身份真正融入伪装者的心灵,它可能会取代旧的身份。对于新的尝试,也许是外界的推动作用;对于被迫选择,也许是无奈之举。不论哪种情况,都存在相互排斥或并立共存的关系。
新的尝试与心之所向的身份同样有关联,心之所向代表着先前的身份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,但他们又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身份来继续前行,新的身份需要持续运作,而旧的身份也需要继续演绎。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发生,如果新的身份暴露或遭遇挫折,身份可以迅速回归,并不会受到太大伤害。
伪装还有另一种方式,即好与坏并存,既对自己,也对他人。有时候伪装既危害自己,也危害他人;但同时也存在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的情况。一个扮演心之所向伪装者的心态非常特殊,对于新的身份是自身的新需求,但同时也要顾及旧的身份。可以肯定的是,一开始选择身份时是出于内心的渴望,然而遇到问题后,转向旧身份时走上了一条自己不想走的路,但又心有不甘。在吸取之前的教训下,尝试了一种新方法,同时扮演两个身份,继续尝试。如果成功,就能把旧身份所代表的一切吞噬掉;如果失败,可以继续用两个身份重新选择,不会损失太多。
心理
事实上,无论伪装者扮演哪个身份,他们面临的受伤程度并没有太大差别。实际上,是伪装者的心理出现错误,心情低落,面对失败的结果。他们失去了再次站起来的勇气,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真实面貌。因此,他们戴上新的面具,开始了新的身份和尝试。当伪装者看到同类没有戴上面具时,心理会发生激烈冲突,开始责备自己,想要摘下面具。经过一番纠结后,最终还是没有鼓起勇气。暂且不论发展是否顺利,心理上的矛盾问题必然会反噬自己。如果伪装者不能摆正心态,明确道路,保持初心,很快就会被反噬。因为带着面具,什么都不需要担心,即使闯了祸,脱掉面具后谁也认不出来。在这种情况下,坏人很可能从中脱颖而出。按照正确的道路发展,接下来就是伪装者自身的事情。
我们身边存在许多伪装者,他们伪装的原因是不愿让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,他们自己也很难看清自己。如果我们能看穿他们的伪装,给予他们最大的选择权,看透但不揭露。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