瘾欢字母圈
成立8年,专业 安全 放心。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最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,聊天很愉快。

其中有一位是某挺大公司的管理层。她前段时间处于好奇参加了一次当地BDSM社群组织的活动,并在活动上安全地体验了一下鞭子。

她说虽然很痛,但是新世界的大门好像打开了,体验时屁股上火辣辣的疼竟然让自己觉得很快乐,而且结束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。

但与此同时,她又觉得不对劲,心里总有种声音,告诉她这种快乐是不对的,不应该拥有的,因此在短暂的快乐结束后,她又陷入了“我怎么能喜欢被打,还觉得快乐”这样深深的负罪感之中。

 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刚好前段时间在思考这一问题,今天我们就顺着女高管的分享,来聊聊“BDSM中的快乐感与负罪感”,试着为有同样问题的读者们答疑解惑。

“人活着,就是为了追逐快乐,不管是物质的、精神的。”

这一观点被称为“享乐主义”,发源自古希腊的昔兰尼学派,认为“快乐是最高的善,陶醉于快乐是最高的美德。”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代表人物,伊壁鸠鲁

在享乐主义的描绘中,人是趋利避害的,所有人类行为的核心都是对快乐的渴望和对痛苦的避免。

比如48号抄起鞭子就给47号屁股上来了两下,那么47号应该感到疼痛、羞辱、愤怒等等负面情绪,然后要么奋起还击,要么赶紧跑开,避免再一次受到这种痛苦。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但如果47号被打疼了,不仅不痛苦,还撅着屁股说,“哎呀,再来再来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。”那世界就乱套了。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享乐主义认为趋利避害是大自然千万年来赐给生物的本性,毒蘑菇吃了难受你还吃,踩了一个陷阱你下次还追着来踩,自取灭亡吗这不是,这不合理呀对吧?

所以说,按照“古典享乐主义”,是完全解释不了大自然生物族群中的“受虐倾向”的。

上文女生产生“快乐的自我怀疑”,部分原因也是基于这种哲学观点的惯性——“我明明很痛啊!我怎么能快乐呢?我不正常。”

但事实是,她的确、真的感到快乐了。而且不光是她,很多人都能从适量的痛苦中获得快乐。(疼痛与快乐联系的生物学解释,请看此处)

健身的时候很痛苦,看到成果的时候很快乐。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 

学习的时候很痛苦,考高分的时候很快乐。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家长们掏空6个钱包为下一代买房很痛苦,但一想到儿女能过得舒服,竟也会由衷感到快乐。

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奇怪,追逐快乐的人往往是痛苦的,摆烂沉沦的人反而有可能很快乐。

这就是著名的“享乐主义悖论”——“想要不痛苦就要放弃追求快乐,一旦放弃追求快乐反而变得很容易快乐”,这段绕口令(bushi)最早由维克多·弗兰克尔在其著作《人的意义的追寻》中提出。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维克多·弗兰克尔

So,面对解释不了的现象,各路大神们开始给“古典享乐主义”打补丁,其中比较著名的是阿里斯蒂普斯(Aristippus),他提出了“道德享乐主义”。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阿里斯蒂普斯(Aristippus)

 

简单说,他不再关注行为,而去关注行为的结果,同时试图将快乐与痛苦量化,并认为“考虑一件事情产生的结果,当带来的快乐大于痛苦时,人就会去追逐”。

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会愿意去做当下看起来痛苦的事情。

健身的确很痛苦,但一想到健美的体型带来的快乐,啊,我觉得大于目前的痛苦,所以我愿意为了远期快乐承受近期痛苦。

被抽鞭子很疼,但有的人会因为安全的疼痛(何为安全的疼痛,请参考此处)分泌大量多巴胺和肾上腺素,啊,为了这种快乐,我也愿意承受屁股的疼痛,对吧。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这一哲学观点后来被边沁发扬光大,成为我们熟知的“古典功利主义”。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边沁甚至认为,这种快乐与痛苦的量化结果,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个人,还可以扩大到一个系统,或者一个社会去宏观衡量。

比如古典享乐主义一直解释不了的“利他行为”,或者我们更常说的“讨好型人格”,古典功利主义就可以解释。

比如48号是一个奉献型的sub,主人每次问他,你喜欢什么呀?他就说“主人喜欢的我都喜欢,只要能让主人开心,我就会开心。”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这在古典享乐主义里简直就是灾难片,why?怎么会有人不追逐自己的快乐,反而去追逐别人的快乐?神经病吧!!

但在古典功利主义中,将他们二人视为一个系统,我们去看结果,虽然48号牺牲了自己的直接快乐去给他人增加快乐,但其实其自身痛苦没有增加,或者增加的很少,在这二人系统中,快乐总体上是增加的,因此便可以解释这种行为的合理性。(此处为哲学解释,关于其心理学解释,请看此处)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同样的,我们常常争论的,在公共场合露出或者学狗爬当众tj的行为,在功利主义的哲学视角里也会变得非常简单。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这么做无疑是给tj者本身带去了快乐,但同时也给大庭广众之下的目击者带去了痛苦、焦虑、心理压力,综合考量结果,一两个人的快乐vs一群人的痛苦,在这个系统中显然属于不值得提倡的行为。

当边沁的古典功利主义模型扩大至社会时,对于社会道德还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定谳,“当一种行为导致群体的快乐大于痛苦时,它便会成为道德准则,反之,则被道德唾弃。”

所以我们想一想为什么中世纪时,手淫或者非生殖目的的性快乐,会被道德唾弃?

因为那时生产力不足,社会发展需要人口来堆,因此不生殖的性对于个体虽然是一种低成本快乐,但对于社会而言,则会让其承受人口不足的痛苦,小乐与大痛一比,自然是道德不允许的。

而后来经过第一次、第二次工业革命,生产力被大大解放,一台蒸汽机可以抵100个劳动力,社会不需要那么多人了,道德这才将性行为和生殖行为松绑。

同样,回到开头女高管的问题,她在快乐后产生的负罪感,大部分也是出于违背道德后的背德感。

那么为什么道德不鼓励这种获得快乐的方式呢?

代入边沁的功利模型我们就会发现,这种被鞭打的方式,虽然给她个体本身带去了快乐,但就社会总体效用而言,快乐值没有增加,甚至还有不少当事人被骗、被伤害后,增加治安成本的风险;因此社会不说唾弃,但至少不会鼓励。

社会从来都更鼓励简单高效的快乐——努力学习,热爱工作,有限自由,拼命消费。

像开头这样的优秀女强人,一路做到企业高管,可以想见从小就是品学兼优一直活在社会规范下的,偶尔做了社会道德所不鼓励的事情,自然会产生极强的负罪感。

至此,开头女生焦虑、负罪、又快乐的原因就分析完毕了。但真正重要的部分才刚刚开始。

那就是——边沁的功利主义一定对吗?完全合理吗?不漠视人性吗?

按照边沁的哲学,只要系统中某项行为引起的快乐量值大于痛苦,这种行为便值得鼓励。

我们构造一个模型,比如48号对47号说,求求你别打我,你打我我要痛苦两天!47号却嘿嘿一笑,说,但我打你却能让自己快乐三天!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如果依据古典功利主义,在这个系统中, 48号挨打的行为能获得净值快乐一天,所以该打,该狠狠的打!

但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不对啊,这赤裸裸的暴力啊,怎么回事?

别看我只是构造了一个虚假模型,但让我们扪心自问,现实中有多少人或者组织默默地采用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,去为了自己的大快乐而漠视他人的小痛苦?

1945年,著名哲学家波普尔(Karl Raimund Popper)率先向边沁的古典功利主义发难,他说:

“试图最大化系统或社会的快乐非但不可能,而且非常危险,因为这必将导致暴力和极权。”

 

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
波普尔(Karl Raimund Popper)

 

波普尔认为,痛苦是不能和快乐做抵消的,一个人承受了痛苦,那ta就是承受了,不会因为有1000人因此获得了快乐,ta的痛苦就会凭空消失。

最极端的例子,一个人被100人轮j,那100个人再快乐,被害者的痛苦也是无法消弭的。

因此波普尔说,“从道德的角度来看,痛苦不能被快乐所抵消,尤其是一个人的痛苦不能被另一个人的快乐所抵消。与其追求大多数人获得最大的幸福,不如谦虚,为所有人追求更少的可避免的痛苦……”

这就是波普尔与边沁的“最大化快乐”针锋相对的“最小化痛苦”理论,后来也被称为“消极功利主义”

什么叫最小化痛苦呢?

说的直白一点,我们的快乐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。

再直白一点,对别人做任何事之前,先征求对方的同意,不然就有可能造成对方的痛苦,大家看,哲学与bdsm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,这不就是ssc中的知情同意原则嘛。

Dom对sub说,我想让你做xxxx,你做了我会很开心,sub说不,我不愿意,这种情况按照波普尔的哲学原则,强行违逆一个人的意愿,即便dom很快乐,但也是不能实施的。因为整体效用再高,我们也不能漠视个体的苦难。

和文章开头的女生聊到最后,我向她推荐了波普尔的哲学观点,并建议她换到痛苦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行为。

我问她,鞭子的行为本身是否让她觉得痛苦?

她说,没有,她觉得很快乐。

然后我又问她,那么这个行为有没有给当时周围的人带去痛苦?

她说,也没有,去的人都是喜欢的,大家都很开心的交流心得,结束后还和带她体验的人有个大拥抱。

最后我问她,那么这个行为有没有给更大的系统带去痛苦?比如你有男朋友,他却不知情等等……

她说,好像也没有,自己单身,除了自己不知道何处飞出来的负罪感,没有什么人什么系统觉得痛苦。

我说,那既然你没有给任何人带去痛苦,你又何罪之有呢?

她发来一串长长的感叹号,说自己好像有点想明白了。

人就是这样的,我们常常会困顿于自己的内心,如进了蜿蜒迷宫走不出来,每每此刻,我们千万不要没有方向埋头乱撞,请静下心来多多读书,因为只有逻辑与知识才是帮助我们与自己和解的良药。

– 完 –

赞(6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瘾欢 » 字母圈女高管体验后,“很快乐,但有负罪感。”
分享到
点击 ➡️ 加入瘾欢 ⬅️
联系客服打开新世界的大门
  

评论 抢沙发

瘾欢字母圈亚文化交友知识科普 更专业 更放心

字母圈交友历史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