瘾欢玩物志
成立8年,专业 安全 放心。

虚假的安全感

虚假的安全感

“我们总是容易用一种自虐的方式制造出一种痴情的假象,来使得自己站在感情的道德制高上,获得一种畸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。”

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。那为什么还有人会主动迎向痛苦,甚至以此为乐呢?

生活中常见一个人,深爱着让自己持续“痛苦”的人;也常见反复陷入自我伤害的故事

那么,为什么有的人会去虐待别人?又是为什么人们不愿离开让自己“痛苦”的人?

受虐和施虐背后的需求是什么?

一个人会在关系中始终是个受虐者吗?

如果施虐-受虐只能带来虚假的安全感,那什么是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的爱呢?

什么是受虐倾向?
受虐倾向指的是一个人通过主动地追求痛苦来感到愉悦的倾向。

在日常生活中,受虐者往往会表现得极度依赖于他人。

受虐者总会自我贬低,觉得自己比起别人来渺小得不值一提,并认为TA们无力为自己做出选择。

因此受虐者迫不及待地希望能找到一个比自己强大的人,好把自己交出去,让对方来主宰自己、折磨自己,并在这个臣服的过程中感到快乐。

受虐倾向有多种形式。

有些受虐者喜欢在性行为中受虐,这些人被称为虐恋者,TA们能通过被施加痛苦来感受到性愉悦。

还有些人只有精神受虐倾向,TA们不会将受虐和性联系在一起,被虐也不会引起性快感。

什么是施虐倾向?

与受虐倾向相对应的是施虐倾向。

施虐倾向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施加痛苦来感到愉悦的倾向。

第一种是统治型施虐,即使用自己的权力去统治和驱使他人,让他人仅仅成为自己手中的工具,剥削他人的物质、情感和精神,让他人感到痛苦和耗竭。

第二种是折磨型施虐,施虐者会主动对别人施加折磨,或者是观赏他人经受磨难,并且会因为看到他人狼狈不堪而感到欣喜。

施虐者往往会同时表达出两种类型的施虐倾向:TA既想利用他人,又会因为折磨他人而高兴。

施虐 ≠ 破坏欲
很多人往往将施虐和破坏欲混为一谈,认为施虐就是要彻底地毁坏他人。

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。

破坏欲的目的是让自己免于被伤害,于是为了避免任何受伤的可能,破坏者选择毁灭一切他们认为有威胁的人。

而施虐的目的是通过主宰别人,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、来感受到自己的力量,因此施虐者不会希望彻底消灭对象,他们希望保留那些受虐者。

不然,施虐者就失去了让自己感到有力的途径。

我们必然是向属性,

施虐与受虐不可分割。

受虐倾向于施虐倾向看起来是截然相反的,但实际上,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点:施虐者和受虐者在关系中,都放弃了各自的独立性,变得依赖彼此。

此外,受虐倾向和施虐倾向不可分割,它们总是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:如果一个人是受虐者,那么在一些情况下TA必然表现出施虐倾向,反之亦然。(相关推文:从SM属性定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丨关于“switch”)

①施虐与受虐存在共同点:双方都放弃了独立性

施虐者与受虐者在关系中都丧失了自由和独立性,彼此依赖和需要。

受虐者依赖于施虐者里为自己做出决定。

他们舍弃了自己的自由,依附于施虐者。

从此由施虐者来决定受虐者的快乐、痛苦、目标等等。

这种依赖的程度越严重,受虐者就越发将施虐者变为自己生活的中心。

受虐者的生活目标变成了如何留住施虐者、以免失去一个依靠的对象;或是试图操纵施虐者,让对方继续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承担责任。

另一方面,施虐者同样在关系中丧失了独立性。

虽然表面上施虐者很强大,主宰着受虐者,但实际上,他们依赖于受虐者。

施虐者需要他们施虐的对象,因为他们需要通过对受虐者施虐,来证明自己优于受虐者,感受到控制和力量。

如果失去了受虐者,施虐者失去了证明自己的途径,变得好像什么都不是。

施虐者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对受虐者的依赖,但在两人的纽带濒临断裂时,依赖感会突然爆发,施虐者会千方百计地试图挽留对方。

比如在一段关系中,丈夫恶劣地对待伴侣,并总是恐吓抛弃伴侣、逼迫伴侣离开,但是当伴侣有一天真的决定离开时,丈夫又会表示“离开你我没法活”,哀求伴侣留下。

②施虐和受虐倾向会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

人并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的施虐者或者受虐者,而是常常摇摆于两者之间,“很难确定某一时刻究竟是受虐面还是施虐面在起作用”。

一个人在关系中,可能大部分时间觉得自己是受虐者,但有时也会感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操纵对方;一个人也有可能大部分时间认为自己是施虐者,但偶尔也会在关系中意识到自己对受虐者的依赖。

如果受虐者仔细地去体察自己的感受,会发现自己的内心中潜伏着强大的控制欲;同样地,如果施虐者用心地发掘自己的感受,也会发现内心深处浓厚的无力感。

施虐倾向和受虐倾向,实质上是互为表里、一体两面的关系。
施受虐关系 ≠ 爱的关系

施虐-受虐关系并不是真正的爱,施虐者和受虐者缔结的纽带称为“共生性结合”,施虐-受虐的双方只是生活在一起(共生现象),在关系中彼此依赖,互相需要。

“共生性结合”与爱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。

①爱的关系中,双方不止是关注自己的利益,也会真心地关注和理解伴侣的需求,支持对方实现自我。

而施虐-受虐双方在关系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望和需要。

一旦对方不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,他们就会选择离开。

比如受虐者往往将自己的伴侣理想化为一个“全能的帮助者”,期待对方满足自己的一切需要。

然而,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是无比强大的,所以施虐者终究会让受虐者失望。

等幻灭之后,受虐者会离开自己的伴侣、去寻找下一个“全能的帮助者”。

②施虐-受虐中双方都丧失了独立性,而爱的关系中,双方依然保持了个人的完整性。

爱人们在关系中允许对方保留自己的个性、拥有自己的空间,他们在关系中依然可以做到独立地追求快乐,不会要求对方来为自己的快乐和满足负责。

③在爱的关系中,依然可以有施虐-受虐的元素:如果施虐和受虐的欲望只在性的过程中体现的话,双方依然可以是一段安全、平等、自愿的关系。

因为伴侣们可以通过事前约定等方式,确保两人在过程中不受到非自愿的伤害,而在沟通过程中,两人依然是平等的。

这时,施虐-受虐只是关系中追求性快乐的一种情趣。

人为什么会选择施虐-受虐关系?

①受虐者通过交出自己逃避了责任

“最迫切的需要是找到一个可以(向TA)投降的人,尽快地把他这个不幸地受造物与生俱来的自由交给那个人。”

它精准地指出了受虐者试图用自由为代价,换来对责任的逃避。

受虐者在内心深处往往觉得自己微不足道,不能也不愿意去为自己承担责任。

TA们时常怀疑自己的选择,焦虑于选择可能带来后果。

受虐者意识到,如果TA们能将自己贬低得十分渺小,如果能放弃个人的独立,就可以把自己从责任带来的恐惧与自我怀疑中解脱出来。

因为一旦TA们交出自我,TA们就不用再承担责任的重负,无需再去思考自己需要做什么、自己是谁,TA自己的痛苦与欢乐都将由TA依附的对象来决定。

②施虐者利用受虐者来逃避无能为力感

施虐者对主宰他人的追求源于自身的无能为力感。

正因为觉得自己很软弱,施虐者才迫切地希望证明自己的力量。

施虐者证明自己的方式是选择找到一个对象,通过折磨和统治对方,他们证明了自己的优越,摆脱了无能为力感。

③受虐者和施虐者都在施虐-受虐关系中逃避了孤独

在施虐者与受虐者结成共生的纽带中,双方都将个人自我与另一个自我合为一体,逃避孤独。

一方面,受虐者通过将自己交给对方的方式,在放弃了独立的同时,把自己融入自身之外的对象之中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受虐者摆脱了难以忍受的孤独,同时因为成为对方的一部分,而得以分享对方的力量。

TA分享到的力量,能帮助自己对抗孤独引发的无力感。

另一方面,由于受虐者愿意交出自我,施虐者才有机会通过吞食他人的自我,来形成联结抵御孤独。

然而,施虐-受虐的结合带来的安全感与满足只是假象,它只能暂时掩盖人们的焦虑和恐惧。

因为自我的产生是不可逆的:一旦出现,就不可能完全消除它,就像人们一旦出生,就不可能再回归子宫。

因此,希望借由施虐-受虐关系来放弃自我是徒劳的。

即使是看似完全放弃自我的受虐者,潜意识中也会因为个人被奴役而产生反抗与愤怒

虽然为了维持纽带,受虐者会压抑反抗,但愤怒积累到一定程度还是会爆发出来,提醒受虐者自我的存在。

既然人们不可能彻底消除自我,那么,要获得长久的安全感,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反其道行之:不是放弃自我,而是积极地实现自我。

而一种实现自我的途径是在不放弃个人独立的前提下,与他人建立爱的联结。

我们将在明天的推文中谈论如何从施虐-受虐关系转向爱的联结。

以上。

赞(1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瘾欢 » 虚假的安全感
点击 ➡️ 加入瘾欢 ⬅️
联系客服打开新世界的大门
  

评论 抢沙发

瘾欢亚文化交友科普 更专业 更放心

加入我们历史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