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闭性团体……是一个不容异己的群体。
亚伯・艾比斯菲德《爱与恨》1971。
团体对彼此的极度忠诚,可能会刻意忽略任何与团体相反的资讯,所导致的结果,就是团体的决定变得完全一致……
即使再不合理、再不道德,大家也不在乎。
注解:另外这一部份,是我对书中提到的内容,稍微修改而来,意思大致上相同,只是原文段落的字有点多。
接着我会引用《心理学的101堂课》书中所说的,关于团体迷思的警讯,部份症状会加入我个人观点。
症状1:无懈可击的错觉。
说明:无视明显的危险信号,变得过度乐观并冒极大风险。
我对症状1的观点:当团体经营,开始出现类似于宗教团体的受到「信仰」时,会延伸灌输他人「我说即正道」的错觉。
即便有人点出其中的问题,也会无视于危险性。
症状2:集体合理化。
说明:抹黑或无视与团体迷思背道而驰的警讯。
我对于症状2的观点:这点其实很好理解,换句话说会形成集体洗脑,任何反对意见,不是选择无视,就是群起围攻。
症状3:对群体道德深信不疑。
说明:坚信自己的团体,在立场上最合乎伦理道德,其他意见都是邪恶的。
症状4:过度的负面刻板印象。
说明:视意见相左者过于负面,无法做严肃的思考。
我对于症状4的观点:这同时也是我最常经历的状况,对于我提出的论点,有些反对我言论的人,都会说:这样过于负面、带有攻击性。
但反过来说,过于正面一定是对的吗?这是个严肃的问题,却不见得能得到严肃的思考。
症状5:强大的从众压力。
说明:以不忠者将逐出团体的言论,威胁成员不得表达反对意见。
症状6:对反对意见进行自我审查。
说明:成员有任何反对意见及相反论点,也不敢说出口。
我对于症状5、6的额外说明:以校园霸凌事件来说,应该很好理解,怕自己不从众、有反对意见,下一个被霸凌的就是自己。
症状7:一致性错觉。
说明:所有成员对大家一致同意的决定,持相同的错误信念。
症状8:自我任命的思想警卫。
说明:为了保护团体而抵挡负面、有威胁性的资讯。
我对于症状8的观点:思想警卫,我想大部份人都遇过或着看过,任何对于团体不利的言论,他都会在言论扩散前,抢先一步对团体进行思想改造。
以上关于症状、说明,皆是书中引用出来的原文,目的不在「反团体」,而是「提醒」。
毕竟我本身也还在持续考虑要不要建立群组跟团体,比较明确的目的是「打破团体迷思」,可以回顾一下我曾写过的「对于建立群组的一些建议」。
顺带一提,这本书是我最近才购入的,我毕竟不是心理学专家,没办法像他们写书那么简单易懂。
更何况,我不太考虑自己的写作方式,是不是符合多数人的口味,毕竟要我从众……有点有违本心了。
只是一直有想打破团体迷思的想法而已。
而打破团体迷思的影响,说实话,很难。
但是降低团体迷思的影响,针对领导者或群,倒是有不少办法。
其中我认为可能最有效,但最难实现的方法是,圈外人立场。
毕竟「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」。
虽然我家们一家三口都能做到不同立场切换,但相比于实际站在圈外立场,还是会有点不同。
我姑且以BDSM圈为基点,不说其中的大小团体,将BDSM以外的族群皆当作圈外族群(我个人其实不喜欢这样分,不都一样是人吗?)。
再来我个人是排除原生家庭,切开长辈级人物,当有人问我平时有什么兴趣时,我都会反问:「你知道BDSM或SM吗?(我遇到大部份人,说SM反而容易理解)」
可能你一开始接收到的回应是对方的排斥反应、异样眼光,但你这时候可以说:「没你想得那么可怕或奇怪」,再来就是说明与解释。
你要考虑如何合理的去说明、解释吗?其实不用,只需要考虑怎么温和的说明与解释。
《写作革命》中有这么一段话:「现实比小说离奇,因为现实不用考虑合理性。」
我个人倒不是无所谓因此失去朋友,而是,与其有一天被发现而失去,不如坦白让结果提前出现。
毕竟真心真意的朋友,是要能够理解你为何接触BDSM,即便他可能不认同,但也不会因此破坏感情。
这好比说,朋友喜欢清淡一点的食物,你喜欢重口味一点,难道你就得一直屈就于对方吗?
《写作革命》中,还有这样一段话。
你的「事实」并不等于他的事实,你的「事实」也不等于事情的「真相」。
「事实」也许并不是「真相」。
而圈外人,有时候可能会给予我们截然不同的观点,甚至启发,至于启发,会引导出怎样的事实,这没有一定的答案。
打破团体迷思、降低团体迷思,这才是我的主要目的。
是…窝在同温层跟框架内,然后说自己很自由自在的好?
还是努力突破同温层,打破所谓圈内圈外的框架,然后说自己自由的好呢?
以推广来说,这是「对外推广」跟「对进门的人推广」的差异。
后半段可能有点偏离主题,那我就再稍微偏离一点点。
病不病态是人为判定,并没有浑然天成的既定标准。
就好比,我说我有病,有些人可能会说,你看起来很正常啊。
我说我没病,有些人可能会说,你病的不轻啊。
更别说,我说我有社恐,有人说:不会啊,你看起来很健谈耶。
为免误会,要说明清楚是社交恐惧症不是社交恐怖份子!
最新评论
爸爸来了
是双呢?
很喜欢你的观点!
4年了
.
找不到姐姐
不同年齡的組合都有,也都很正常,每個人都是不同的, 所以不用太過擔心。 就我的觀點來說,如果你不想做任何事情,或是覺得自己難以接受,不必勉強,請直接跟對方說。 他並沒有權力要求妳拍照,公布任何事情,除非妳自己也同意這麼做。 對於如何更加服從這個問題, 或許你們可以暫時停止彼此的角色,談論自己能接受的底線,以及願意嘗試的項目。 這件事也能定期進行,比如每週的某個晚上,談論上週是否有任何感到不適或是不愉快的部分,以及希望對方如何表現。 妳可以表達自己已經盡力了,或是無法接受什麼部分, 也可以知道哪個細節讓對方覺得自己在敷衍,這些事情需要什麼調整等等⋯⋯ 然後,最後提醒一下,妳不必勉強自己做任何事情,包含暴露自己的隱私,除非妳同意並且信任對方, 如果你覺得他侵犯到你的隱私,或是任何過界的行為,請直接告訴他。 我個人想告訴妳,除了你們彼此都同意的時段或是情境,妳並不是無尊嚴的奴隸或是寵物, 如果發現任何不對勁或是直覺不對,也可以要求暫停或是暫時離開, 如果有不確定的地方、可以用紙張紀錄下來,並且在固定的討論時間拿出來確認。 抱歉⋯⋯,因為難得點到今年的發文,有些多餘的擔心,所以多打了點字。 我有的囉嗦,希望不會嚇到人 祝各位玩的開心
这种看法一点也不m,完全是直女对大肌肉猛男的yy。作为一个m,没有权利纠结这个,而且也不应该纠结这个吧,她们更多是得逆来顺受,甚至追求一种反差,对方明明很弱、很丑,却仍被他支配的羞耻感觉。